降價本來是以犧牲個體利潤為前提來提高銷量,繼而保障整體收益同時增加流動資金的一種銷售方式??刹豢紤]市場以及自身的實際情況而做出的降價之舉則是飲鴆止渴,不但不能轉(zhuǎn)危為安反而還會令茶商陷入萬劫不復的境地。
最近春茶馬上就要上市了,不少商家紛紛搞起了預售。這本來是再正常不過的事情,可我卻發(fā)現(xiàn)今年的預售竟然多了三分火藥味,這降價的力度就連我這個一毛不拔的鐵公雞都頗為心動,正當準備下單的時候,我突然猶豫了,不是想再去討價還價,而是對未上市的茶葉充滿了擔憂。
俗話說的好,賠本的生意沒人做。在毛茶價格還未出來之前,這么多茶商竟然把成品的價格壓到這么低,難道不怕賠本嗎?雖說在做茶的時候,可以就茶價同茶農(nóng)進行充分的交流,但這也僅僅是在行情價的基礎上略微讓些,萬一到最后原料價格砍不下來,預售又低價賣出去一票連本錢都賺不回來的產(chǎn)品當如何?
這樣的情況也不是沒有先例,2018年的時候某小圈子的意見領袖就發(fā)起了這樣一個眾籌活動,后來因為原料非但沒有降價還略有上升又不得不臨時面向圈子追加資金,結果圈子也因此而解散。小圈子影響畢竟有限,可要是發(fā)生在茶商身上就不一樣了。如果不想追加預算,那就從成本上想辦法,換言之不就是以次充好么,小樹茶冒充古樹料,周邊產(chǎn)區(qū)的原料進來混搭等等??刹杵笠坏┻@樣做,等于斷送了自己多年積攢下來的口碑,或許在這一款茶上面能夠盈利,可長遠看一定是血虧。
因為去年市場整體不太好,所以不少茶商都沒能完成既定目標??稍陂_年各種情形都不明朗的情況下就一味去打價格戰(zhàn),在我個人看來怕是弊大于利啊。不是不可以降價,好歹也得茶山那邊的報價出來,根據(jù)原料成本再確定成品的折扣似乎更為穩(wěn)妥。
作者:天火